當音樂用「看」的也能感動──手語視形傳譯演唱會7/27台中登場,用節奏擁抱無聲的世界
▲ 主持人王昶勝(右)與手語翻譯員侯建揮(左) 介紹活動 / 相信地產有限公司提供
打破聲音的界線,給每一顆靈魂平等感受音樂的權利
【覞傳媒公益記者 林姵萱/台中訊】
音樂不是聽覺專利,而是感受力的共享
在音樂的世界裡,你知道聽不見的人也能「看見旋律」、「感受節奏」嗎?
今年7月27日,由相信地產有限公司與豆比手語共同主辦的手語視形傳譯演唱會,將在台中溫柔登場。這是一場為聽障者量身打造、同時邀請聽人共同參與的共融藝術盛典,主打「眼睛也能聽音樂」,讓旋律不再侷限於耳朵,而是透過手語、字幕、燈光、表演交織成動人感官體驗。
美國有法規,台灣靠志工:文化平權,不能缺席
根據《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》(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, ADA)規定,任何公開表演或活動,當聾人/聽障者提出需求時,主辦單位應提供手語翻譯等合理便利措施,確保其能平等參與活動。本規範涵蓋劇院、演唱會、表演藝術場地等公共空間,詳細規定於ADA Title III「公共場所無障礙服務」條款中。
,讓聾人擁有平等欣賞藝術的權利。但在台灣,近14萬名聽障人口卻往往得自行出資聘請翻譯人員,才能拼湊一場演出內容。這樣的不便利,正是主辦單位決定舉辦共融藝術演出的初衷。
「音樂,是所有人都該被療癒的語言,」活動發起人豆比老師說道,「不是聽人專屬的權利。」
▲ 活動發起人豆比老師(右)用歌聲唱給聽人聽,聾人表演者小婷(左)用手語表達歌曲意涵 / 相信地產有限公司提供
什麼是「視形傳譯」?超越手語的動感表達
許多人誤以為「手語演唱」就是翻譯歌詞,其實視形傳譯(Performing Arts Interpreting)是一種融合手語、眼神、身體動作與情感詮釋的演出藝術。
-
傳譯者必須不只會翻譯,更要理解歌曲情境
-
他們用整個肢體「跳出歌詞的意境」、用節奏和光影「畫出旋律的線條」
-
舞台上的傳譯員,不是配角,而是音樂的一部分
這次的演出,融合戲劇性動作、視覺語彙與燈光節奏,讓聾人與聽人以各自的方式「同步感受」。
▲ 聾人表演者 大魚 用手語非常傳神的表達歌曲的意境 / 相信地產有限公司提供
首場活動參與者回饋:第一次「真的聽懂」一首歌
5月24日首場視形傳譯演唱會後,許多聽障者首次真切感受到音樂的完整性。
-
蔡小姐說:「我透過表演者的眼神與動作,真的能看見音樂的節奏,內心非常感動。」
-
汪先生分享:「這不是單純翻譯,而是把我帶入歌的情緒裡。」
-
聾人表演者小婷表示:「能聽到旋律,不代表能理解歌詞。視形傳譯幫助我們真正進入音樂裡。」
連聽人也深受震撼。主辦單位 相信地產有限公司 陳嘉祥執行長感動表示:「那天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,什麼叫做用全身去接住一首歌。」
未來活動資訊:邀您一起「看見音樂」
活動名稱:《震動&節奏|無聲的靈魂律動》
時間:2024年7月27日(六)
地點:相信地產 台中總部
主辦單位:相信地產有限公司 × 豆比手語
活動形式:開放報名,免費入場,邀請聽障者與聽人共同參與
這不只是一場演唱會,更是一場文化平權的行動。
讓每一首歌,都有被完整感受的權利
「聲音」不是理解音樂的唯一方式。透過視形傳譯,這場演出讓聾人也能理解音樂背後的情感,讓聽人也能體驗「視覺式共鳴」的震撼。
這一夜,無論你是否聽得見,都能感受節奏,接住一首歌的溫度。
邀請你一起,讓愛與理解,不再有聲音的界線。
您可能有興趣
-
-
「十五而遇.愛同行」唐果婚姻介紹所打造有溫度的單身聯誼 公益中相遇、行動中成長
這是一場關於「真誠」的實踐、一場「愛與責任」的相遇。從公益中看見彼此,從陪伴中理解關係,唐果婚姻介紹所用十五年的專業與信念,點亮了每一段值得等待的愛情起點。-
愛心公益
-
台中市 東區
-
-
台中希望家園親子共融運動會登場──當愛成為奔跑的力量
台中希望家園將於8月16日舉辦親子共融運動會,邀身心障礙者與支持者攜手參賽,共創溫馨感動的半日療癒時光,展現愛與陪伴的力量。-
愛心公益
-
台中市 大里區
-
-
-
300C3區文華獅子會把愛心送到孩子身邊
台中國際獅子會300C3區
文華獅子會會長高琬瑜,
帶領獅友把愛心送到孩子身邊
我們懷著真誠的心,送上孩子們需要的物資,也送上誠摯的祝福與鼓勵。
今天出席的有梁俊仁總監,柳宗源祕書長,吳惠芳財務長,
賴聖亞獅鐸月刋主編,辛黛蒂典儀長,LClF葉朝旺協調長
-
愛心公益
-
台中市 北屯區 仁美里
-
-
-
-
-
【信仰點亮生命】從自閉少年到敬拜領袖!高雄活泉靈糧堂見證真實奇蹟
[長年自閉症的青少年- 蒙主的醫治]見証,高雄岡山活泉靈糧堂- 美國紐約前浸信會主席-朴國華牧師佈道會 3.2025。-
基督教
-
高雄市 岡山區
-
-
跨文化告別儀式比較:從世界看生死,從鏡頭看情感
在全球化與多元文化交流日趨頻繁的今日,對於「死亡」的詮釋與「告別儀式」的設計,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性。作為一位專業喪禮攝影紀錄團隊的經理人,我們經常從鏡頭中觀察各種宗教、文化背景下人們面對生死的情感表達方式。每一場告別,不只是對逝者的追思,更是對文化精神的體現。-
宗教儀式
-
台南市 中西區
-
-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