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保葬禮的永續設計:從身後事到地球的未來
一、前言:死亡與地球的對話
當我們談論永續與綠色生活,往往聚焦於日常習慣,如少用塑膠、降低碳排、推動綠電等,但卻忽略了「身後事」也同樣影響深遠。你可曾想過,一場傳統喪禮可能造成的環境負擔有多大?
在一場平均三天的傳統告別式中,常見的焚香、紙錢、紙紮品不僅造成大量空氣污染,也消耗森林資源;棺木與壽衣多為難以分解的材料,甚至使用化學防腐劑;而動輒成百上千張的紙張、塑膠杯與佈置花材,也在告別後被一併焚毀或掩埋。
「環保葬禮」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誕生的現代選擇。這並非對傳統文化的背叛,而是一場重新思考生死、回歸自然的設計行動。作為一個長期投入喪禮攝影與喪禮紀錄的團隊,我們親眼見證過每一種形式的告別,也深刻體會到:當一場儀式能夠尊重逝者的同時,亦尊重土地,它便擁有了另一種生命的延續。
二、全球永續喪禮的風潮
1. 美國的「綠色殯葬」
在美國,「Green Burial」是被廣泛接受的永續喪禮方式。遺體不經防腐處理、不用金屬棺、不水泥密封,僅以可分解天然棉布或簡易木盒包裹,直接埋入土地。這樣的方式可讓遺體自然分解,回饋生態系統。
此外,美國許多喪禮不再強調悲傷,而是以「Celebration of Life」的形式慶祝一生的成就與價值。這使得喪禮攝影與喪禮紀錄從「過程保存」轉為「故事講述」的角色。
2. 英國的自然墓園與碳認證
英國設有許多自然墓園,禁止使用化學防腐劑、石碑與水泥棺木,僅允許以植樹標記逝者安息地。此外,許多殯葬業者開始推動「碳足跡認證」的喪禮設計,從交通動線、食物供應到喪禮拍照與錄影器材,都納入永續評估。
攝影團隊往往不再提供紙本相簿,而是轉向雲端相簿、加密下載與家庭共享網頁,大幅降低紙張與製造碳排。
3. 日本的海葬與數位佛堂
在土地昂貴的日本,海葬與樹葬成為實際可行的選擇。許多民眾選擇將骨灰撒入海中,或埋在紀念樹旁,不設墓碑,而是透過 QR Code 或數位追思網頁進行祭拜與紀念。
攝影與紀錄也因應數位轉型,變得更內斂、更簡約。喪禮拍照聚焦於自然景觀與家屬互動,而不強調儀式流程堆疊,營造出一種「與大地對話」的視覺敘事風格。
三、環保喪禮的形式與技術
自然葬(Natural Burial)
-
不使用化學防腐劑
-
棺木採天然木材、不含金屬
-
棉布壽衣或裸葬
-
無水泥墓穴、無石碑
-
採可重複利用祭壇與儀式用品
樹葬與花葬
-
骨灰埋於樹下或花叢旁
-
樹木代替墓碑,象徵生命延續
-
拒用塑膠器皿與金紙
-
應用「生命紀念卡」取代實體墓誌
海葬
-
以可分解骨灰容器投入大海
-
儀式簡約、氣氛自然莊重
-
可搭配攝影紀錄與紀念短片製作
-
提供 GPS 定位家屬可返訪
骨灰轉化
-
製成鑽石、玻璃珠、珊瑚礁、盆栽陶粒等
-
融合設計與環境回饋概念
-
常與攝影結合,記錄轉化過程與家屬互動
四、攝影紀錄在環保喪禮中的角色
喪禮攝影與喪禮紀錄的任務,也因應永續葬禮而轉型:
1. 拍攝技術調整
-
使用自然光、避免閃燈
-
小型化設備降低電耗
-
採用長鏡頭遠距離捕捉、不干擾儀式
-
選擇低碳排器材與電池
2. 影像處理與儲存
-
無須大量後製與人工特效
-
使用高效影片編碼格式(H.265 等)
-
改以雲端形式交件:Google Drive、OneDrive、Dropbox
-
提供 QR 碼線上觀賞與分享
3. 記憶設計重於流程紀錄
-
聚焦「說出話」而非「拍到畫」
-
引導家屬留聲、寫字、觸碰等互動行為
-
將逝者遺物拍攝入鏡,強化共感記憶
-
整合成「生命回憶影音書」作為數位遺產
五、數位化與永續追思
雲端靈堂/線上追思空間
-
建立個人紀念頁面(照片、影片、追思文字)
-
支援留言、獻花、點燭、播放音樂等功能
-
可控權限、長期存取、跨裝置觀看
-
無需實體墓地、供奉場所,減少資源耗用
喪禮直播/遠端參與
-
適用於海外親屬或高齡親人無法到場
-
降低交通碳排與舟車勞頓
-
攝影團隊可協助架設直播方案(YouTube、LINE、Facebook 私人社團)
數位紀念冊
-
整合喪禮拍照、影片、錄音與手稿
-
運用響應式設計,於手機/平板/電腦瀏覽
-
無需印刷、大幅減少資源浪費
六、文化融合與溝通挑戰
推動環保喪禮並不只是改變流程,更需面對文化信仰與世代觀念的差異:
1. 傳統宗教如何接納?
-
多數佛道教原意即提倡「無為」、「自然」
-
不燒金紙可改為「寫願紙」、「念佛燈」
-
可保留誦經、懺悔、祈福等儀軌
2. 長輩如何理解?
-
藉由攝影紀錄作為溝通媒介
-
拍下環保設計背後的意義,製作「說明式相簿」
-
播放影片說明自然回歸概念,讓長輩感受莊嚴與祝福依舊存在
七、永續告別:不只是節制,更是設計
一場環保喪禮的美,不在於減去什麼,而在於留下什麼:
-
對逝者,是尊重與善終
-
對家屬,是情感與記憶的延續
-
對地球,是修復與感恩的循環
而作為專業的喪禮攝影團隊,我們的責任也不再只是按下快門,而是成為這場永續設計的一份子:引導視覺情感、呈現環保價值、保留故事記憶。
作品參考 :https://bsrd.com.tw/
♡聯絡方式♡ LINE:https://lin.ee/xzlc8U1
線上預約表單: 點我
Mail:edward.hawk@outlook.com
手機:0909132761
您可能有興趣
-
-
【2025以愛之名.閃耀凡星】熱愛生命文教基金會公益音樂會 用音樂點亮希望星光
「2025以愛之名.閃耀凡星公益音樂會」即將台中溫暖登場,跨世代團隊以音樂傳遞愛與希望。孩子與長者同台,展現生命力與夢想,感動全場,讓愛在樂聲中延續。-
愛心公益
-
台中市 西區 雙龍里
-
-
「童心木藝愛滿偏鄉」沁木手作十年堅持,把木頭的溫度送進孩子心裡
沁木手作十年堅持木藝初心,將木頭化為教育力量,走進彰化偏鄉校園,帶孩子體驗手作的專注與自信。每一次敲擊與打磨,都是一顆溫暖的善的種子。-
愛心公益
-
彰化縣 芳苑鄉 文津村
-
-
-
-
-
-
旭日文創攜手志工送暖德鹿谷 愛與希望照亮偏鄉
【旭日文創攜手志工送暖德鹿谷】 旭日文創工作室於9月6日至7日走進南投仁愛鄉德鹿谷國小與健康站,送上文具、點心、月餅與生活物資,凝聚志工與善心人士力量,為偏鄉孩子與居民帶來溫暖與希望。-
愛心公益
-
台中市
-
-
台灣聾人藝術文化推廣協會成立 用「視覺傳遞」打破沉默,開創平權新頁
台灣聾人藝術文化推廣協會在台中成立,匯聚公益與企業力量,推動聾人平權與藝術共融。透過視覺傳遞與校園推廣,開創無障礙文化新篇章,讓無聲世界也能被看見與尊重。-
愛心公益
-
台中市 北屯區
-
-
失落到重生:用生命教育,帶領更多人找到愛與希望
pei pei 因喪偶走入生命低谷,轉化傷痛投入生命教育,透過桌遊與繪本工作坊,陪伴同路人面對失落與無常,找到出口與希望,邀請更多人參與、支持,成為療癒他人的溫柔力量。-
愛心公益
-
台中市
-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