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國宗教對話與防詐宣導並進 高師大國際論壇打造安全學術新典範
【視傳媒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於10月3日前辦理「2025中華儒道釋鸞文化國際學術論壇」,邀請來自德國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中國大陸及臺灣的學者專家齊聚一堂,深入探討跨國宗教文化與扶鸞信仰的當代表現與社會價值。論壇由高師大經學研究所與高雄意誠堂關帝廟攜手合辦,除推動學術交流外,更設置反詐騙宣導專區,呼應政府政策,體現「知識交流、防詐同行」的理念,打造兼具文化深度與社會責任的新典範。
開幕式由校長王政彥親臨致詞,王校長指出,跨文化的宗教對話能夠拓展視野,促進社會多元理解與和諧共處;同時,大學更應主動回應公共議題,強化社會責任,守護校園與社會的安全。邀請唐硯漁副校長、文學院李翠玉院長、經學研究所陳韋銓所長及意誠堂關帝廟洪榮豊主委等貴賓共襄盛舉,展現學界與宗教界合作與交流。
該論壇聚焦三大學術亮點,掀起熱烈討論。首先,來自越南與馬來西亞的學者首度發表在地扶鸞研究,揭示華人信仰如何在不同社會情境中發展出多元樣貌,並展現其現代詮釋;其次,德國學者則以跨文化比較視角,深入剖析晚清佛教社群的社會功能與思想互動,為宗教研究帶來新啟發;最後,臺灣學者則專注於鸞堂文化的信仰實踐、文學書寫與教育功能,彰顯本土宗教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延續力。
除了學術層面的突破,論壇更兼顧公共性議題。會場特別推廣「陌生來電不輕信、投資詐騙要警覺」等重要防詐訊息,將反詐騙宣導與國際學術研討會結合,讓知識交流不僅停留於學術層次,更能轉化為守護社會安全的實際行動。此次活動不僅吸引宗教學界與文化研究者參與,也獲得社會各界的關注與響應,展現高師大以學術為基礎、以社會責任為核心,打造融合思想深度與公共關懷的跨域盛會。
圖1.2025中華儒道釋鸞文化國際學術論壇與會學者歡喜合影。
圖2.王政彥校長(中)開幕式致詞勉勵學術論壇知識交流,防詐同行,打造安全學術場域。
圖3.高雄意誠堂洪榮豊主委(右1)期盼學校與民間產學合作,共同打造跨域對話。
圖4.經學研究所陳韋銓所長(左2)致詞鼓勵鸞書進行數位典藏。
圖5.唐硯漁副校長(右2)期許強化AI數位轉型與宮廟產學合作。
圖6.文學院李翠玉院長(左1)期勉鸞文化走向國際學術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