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
在地新聞 在地新聞

桃園市議員張曉昀:桃園產業從房價優勢到智慧製造的轉型圭臬

2025-10-07

 

張曉昀議員長期關注桃園市中小企業的發展!2023年她建議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推動「智慧製造領航計畫」,以務實且可行的策略,協助中小企業導入智慧製造,提升產業競爭力與創新能力。圖/傅秉祥

記者傅秉祥/桃園報導

桃園市擁有國際機場長期被視為台灣「國門之都」,地理位置優越、交通便利,並連接雙北與新竹兩大科技聚落,然而儘管桃園人口持續成長,實際上許多年輕人選擇在雙北或新竹就業,讓桃園成為「居住城市」多於「就業城市」,外界質疑桃園人口近年快速增加的主因是否只是因房價相對便宜,而非產業吸引力或就業機會帶動?

桃園市議員張曉昀指出,桃園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,但整體工業化程度仍停留在2.0階段,智慧製造比例大幅偏低!為協助中小企業迎向2050淨零碳排的全球趨勢,提出桃園必須加速推動中小企業邁向智慧化與低碳化生產的政見。鑑此,她於2023年建議市府經發局應積極推動「中小企業智慧製造領航計畫」協助企業升級轉型,搭配政府補助鼓勵業者投入智慧工廠建置進行智慧生產,同時敦促市府應深入了解企業需求,針對具潛力或關鍵的重點國際大廠以「低調爭取」方式吸引落腳桃園幻化桃園獨特的空、港優勢,強化聚落成型力道讓國際大廠集中桃園佈點,並要積極輔導產業低碳化,及整合智慧製造與綠能轉型等,同時更要避免資源重疊浪費發揮雙乘綜效。

在人才培育面向方面,張議員建議經發局可透過正在推動的「產業學院」機制,整合桃園市內各大專院校的專長,明確劃分各校優勢領域,如同依照「醫院分科」概念,針對不同產業需求進行對應培訓相關人才計畫。她強調產學合作不應只停留在形式,市府應派出專業團隊設立對接窗口,亦鼓勵中小企業能以更高的薪資條件(如46萬元起薪)吸引並留住人才,避免因低薪導致人才外流!

她也指出目前桃園智慧製造推動進度仍偏慢,企業對相關計畫的認知仍不足,建議在產業學院下增設人才培育計畫,採漸進式、由下而上的方式整合資源,協助中小企業建立自有研發與生產團隊,讓經發局「母雞帶小雞」的政策真正落實於中小企業。

另面對能源轉型趨勢,以氫能技術可能在未來取代電動車成為乾淨能源的新選擇為例,若桃園能在智慧製造與綠色能源雙軌並進或與相關單位加強合作,將有機會成為台灣產業轉型的重要示範城市。

張曉昀強調,桃園的長遠發展不該只是人口成長或房價優勢,而應讓青年能「安居樂業」,在本地就能找到有前景、有價值的工作機會!她呼籲市府從產業結構、經濟力與消費力三方面著手,讓年輕人看到桃園發展潛能與雙北、新竹並駕齊驅,成為一個真正宜居又宜業的理想城市。